宁波市援助武汉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
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团队
宁波市第一医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团队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团队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宁波市急救中心
海曙疫情防控追溯尖刀队
江北区卫生健康局疫情防控专班
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市公安局北仑分局战“疫”专班
鄞州第二医院留观和隔离病区救治团队
奉化区120急救站团队
宁波市援助武汉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
​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武汉疫情危急之时,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宁波市卫生健康系统广泛动员,全市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先后集结四批共305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于大年初一起陆续出征,最快批次从接到通知到落地武汉仅用24小时。这是一支凝聚大爱的“白衣天团”,更是一支冲锋在前的“尖刀部队”,他们与武汉医务人员一起并肩作战,面对面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用坚守诠释了医者仁心,用赤诚践行了使命担当,展现了宁波医疗队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风貌。
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团队
​        召必战,战必胜。这支精锐部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位,义无反顾逆行而上,党政领导班子靠前指挥,全院上下闻令而动,首批13名紧急医疗队队员奔赴前线,用平凡的身躯,共筑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隔离病房全力以赴、发热门诊各路来援、实验室争分夺秒,CT影像防控价值、放射检查职业防护等形成一整套标准在全市推广。
宁波市第一医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团队
​        一身白衣就是责任。百余名医务人员主动提交请战书,19人出征武汉,院党委书记阮列敏主动担起宁波市援鄂医疗队队长一职。他们精诚团结、技术精湛,重点职能科室开启24小时工作模式,组建院感、防护、医务、护理四部门联合巡查队,积极运用“互联网+”、AI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战疫”中展现了“一院”担当、创造了“宁波速度”。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团队
​        疫情防控就是集结号。8人战队启程驰援武汉,南北两院主要救治全市 14 周岁以下新冠肺炎确诊患儿,设立 24小时发热门诊,成立专门的隔离病区,建立战时人员调配机制,特别是隔离病房“超人妈妈”医护团队,24 小时全程陪伴确诊患儿,医生、护士、妈妈、老师等多重角色赋身,用无私无畏的坚守为儿童患者撑起健康保护伞。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在疫情防控一线扛起使命担当。他们义无反顾,与病毒赛跑,深入病房、社区、家庭开展地毯式流行病学调查,实现尽早发现与控制传染源;发挥专业优势,科学规范全市防控工作,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整合实验室检测力量,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数据;开启24小时热线电话,承担“12345”政务服务热线疫情专线,为公众提供精准、科学的防控知识。
宁波市急救中心
​        他们与时间赛跑,向死神宣战,不分昼夜,负重前行,守护着数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线”。面对这场重大公共卫生防疫战,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成立患者转运工作领导小组,对所有发热病人进行分级管理和转运,设立负压车转运特勤组、发热病人转运组、火车南站预诊发热病人转运组等3组执勤人员,专人专车不分昼夜守护一方平安。
海曙疫情防控追溯尖刀队
​        主动研判发现海曙“1.19”集聚事件,仅用1天时间就基本查清传染源头,迅速排查出参与活动群众300余名,为第一时间落地管控参与人员、阻断疫情蔓延扩散赢得战机。创新推出卫健、公安合署办公模式,有效推动迅速查清全区病患传染源头,追查感染人员和密切接触者,确保及时高效做好集中隔离、居家隔离等工作。
江北区卫生健康局疫情防控专班
​        牵头成立全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工作职责,做到统一指挥、步调一致、精准施策。第一时间确定定点诊治医院和预检分诊机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医疗救护队,累计接诊发热病人3072人次,收治留观人员221人,确保无一人漏诊误诊。选派6名护理业务骨干火速驰援武汉,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力量。
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连续奋战近50个日夜,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追踪调查445人,查寻密切接触者214人……每一组数字的背后,都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最好注脚。面对疫情严峻形势,全体人员枕戈待旦,24小时待命,一收到疫情信息,即刻出发取样,马不停蹄送样检测,耐心查找感染来源。全天候接听疫情防控专线,一对一答疑解惑,默默奉献力量。
市公安局北仑分局战“疫”专班
​        数据共享、部门合力,完善重点人员管控、外来疫区人员劝阻、交通卡口查获人员处置、密切接触者查控等工作机制,先后核查车辆12.6万辆次、驾乘人员29.5万人次。全警动员、全力以赴,研发信息化实战工具,对全区涉疫人员进行自动分析,建立重点人员电子档案,为全区1.4万家复工企业提供智慧防控和精准服务。
鄞州第二医院留观和隔离病区救治团队
​        指令一来,200余名党员干部、科室骨干接龙报名,一天成军,最小的只有22岁;24小时建成留观和隔离病区,第一时间收治医学观察患者;一个班次8小时,嘴巴起皮、脸有压痕、手上湿疹,他们时刻在为生命护航。在这场攻坚战中,共收治350余位发热留观患者,取得了“医护零感染,患者零漏诊”的成果。
奉化区120急救站团队
​        急速出动,救命必达。这支27人的队伍,成立以党员带头的2支战“疫”小组,专门负责转运疑似或确诊病例。全体同志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他们中有的夫妻同上“战场”,有的来不及照顾刚出月子的妻子,有的瞒着家人走上疫情前线,24小时待命,不分昼夜,闻令即动,累计出车76车次,转运87人次。
吴仕波(宁波李惠利医院呼吸与重症科医生,驻援武汉市普爱医院)
叶继辉(宁波市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驻援武汉市普爱医院)
许小敏(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副科长、主任技师,驻援武汉市普爱医院)
丁群力(宁大附属医院呼吸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驻援武汉市普爱医院)
何倩倩(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主管护师,驻援武汉市普爱医院)
谢莉莉(宁波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副主任护师,驻援武汉市普爱医院)
焦萍(北仑区人民医院主管护师,驻援武汉市肺科医院)
唐洪林(鄞州区第二医院主管护师,驻援武汉市肺科医院)
何洋(奉化区中医医院医共体急诊科副护士长、主管护师,驻援武汉市肺科医院)
魏鲜(余姚市人民医院主管护师,驻援武汉市肺科医院)
孙益青(慈溪市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驻援武汉市肺科医院)
叶梦月(宁波杭州湾医院主管护师,驻援武汉市肺科医院)
吴仕波(宁波李惠利医院呼吸与重症科医生,驻援武汉市普爱医院)
​        “作为医生,武汉有需要,我必须去。”这是他最质朴的心愿,也是白衣天使最崇高的使命。17年前非典时期,他从一名实习医生转为李惠利医院的住院医生;17年后,武汉疫情告急,他是宁波首批援汉医疗队成员,大年初一就随浙江第一批医疗队出征武汉。他和队友一心战“疫”,在默默奉献中诠释使命担当。
叶继辉(宁波市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驻援武汉市普爱医院)
​        “家国两难时,国定比家重。”一边是职责使命所需,一边是妻子二胎即将临产,他毅然选择驰援武汉,彰显大爱情怀。他主动请战,态度坚决,正月初一随队出征。战斗在疫情核心区的重症病房,面对一位位重症患者,他以过硬的专业技术进行妥善处置,纾解患者身心痛苦。
许小敏(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副科长、主任技师,驻援武汉市普爱医院)
​        他是“逆行者”,大年初一作为宁波首批援汉医疗队员,奔赴武汉战疫一线。他是“侦察兵”,分析病例、筛查感染患者、隔离传染源……穿梭于医院隔离病房每个角落,不疏漏一个环节。他是“领头雁”,作为宁波援鄂医疗队和浙江医疗队临时第四党支部书记,将党支部建成坚强堡垒,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战“疫”一线。
丁群力(宁大附属医院呼吸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驻援武汉市普爱医院)
​        “逆风而行,职责所在!”面对疫情,作为呼吸科专家,他主动请缨,大年初一随浙江省首批医疗队出征武汉,并担任浙江省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委员,宁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委员、队长。驰援一个月来,他想方设法与时间赛跑,为患者赢得生的希望。他运用专业知识,开设“云讲堂”为市民讲授防控知识,为疫情有效控制发挥积极作用。
何倩倩(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主管护师,驻援武汉市普爱医院)
​        一身厚重的防护服和脸颊上深深的印痕,是她每天辛勤工作的写照。大年初一,她来不及和女儿道别,就紧急驰援武汉。为患者吸痰、换体位,更换各种引流装置,负责生活护理……她都细致入微,用心做到最好。她每天下班后就给患者折千纸鹤,传递的不仅是祝福,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
谢莉莉(宁波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副主任护师,驻援武汉市普爱医院)
​        白衣天使,大爱心间。对于家人,她心有愧疚,除夕夜她瞒着母亲报名支援前线,直到抵达武汉第二天才报一声平安。对于工作,她兢兢业业,以专业态度和过硬技术做好各项护理,还承担标本送检、清运垃圾、终末消毒等工作。作为重症护理组组长,她一直奋战在前线最危险、最艰辛的地方,默默承担着自己的使命。
焦萍(北仑区人民医院主管护师,驻援武汉市肺科医院)
​        “这是我的职责和使命,我是最合适的!”看到驰援武汉的征集令,她一如既往地冲在最前面。作为ICU病房的“老将”,她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沉稳做好各项处置工作,体贴入微对待病人,面对患者焦躁情绪,她总是耐心鼓励他们振作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唐洪林(鄞州区第二医院主管护师,驻援武汉市肺科医院)
​        驰援武汉,义无反顾。大年三十,万家团聚之时,他告别妻子和年幼的女儿,毅然踏上了支援武汉的征途。他工作的地点是临时改建的重症监护室,身穿厚重的防护服,化药、翻身、抢救、记录……面对陌生的环境、严峻的形势及高强度的工作,他始终默默坚守,完善护理细节和制度流程,为打赢这场战“疫”贡献力量。
何洋(奉化区中医医院医共体急诊科副护士长、主管护师,驻援武汉市肺科医院)
​        工作认真负责,业务能力突出。10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让她成为同事眼里“行走的教科书”,她也因此扛起了宁波市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重症监护组组长的重担。每次至少提前一小时到岗,进入病区就不能喝水、吃饭、上厕所,连续战斗八九个小时,渴了饿了都要咬牙坚持……战“疫”一线,坚持就是胜利。 
魏鲜(余姚市人民医院主管护师,驻援武汉市肺科医院)
​        驰援武汉征集令发出第一时间,她就用行动作了响亮的回答。在一线,她认真测量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病人的睡眠情况,按需为病人吸痰、换体位,更换各类引流装置,因为没有家属和护工,还需要为患者做生活护理。她坚强乐观,工作再苦再累,总是微笑面对,她相信,胜利就在前方。
孙益青(慈溪市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驻援武汉市肺科医院)
​        危难时刻,她主动请战,义无反顾选择“逆行”。为了抢救患者,6小时不吃不喝,6小时来回奔跑……这是她每天的“战斗”状态;满是压痕的脸颊、肿胀脱皮的双手和湿透了的工作服,这是她每天离开病区时的“标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还随时为身体不适的队友顶班,她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往哪里拧。
叶梦月(宁波杭州湾医院主管护师,驻援武汉市肺科医院)
​        疫情如命令,一线如战场。关键时刻她挺身而出,大年初三加入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重症监护组。她剪短了长发,每天戴着好几层口罩,连续工作8-12小时,脸上已经压疮溃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她以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精神,展现了医护人员的亮丽风采。

六争攻坚 先锋榜 往期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版本浏览本站

浙ICP备05064032号-1     主办: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宁波吉欣网络